揭开曹氏泡菜的祖传秘方
作者:邹开歧
1963年,曹方旭出生于三台县乐安天马卿家沟,一个满屋都是泡菜坛的家庭。中学毕业,曹家的泡菜,已在三台县城的菜市场有了一席之地。
曹方旭曾去北京、广州、成都与人合开川菜馆。品足了人间美味之后,方知餐桌上最缺的是入味可口的泡菜。
因父亲年世已高,曹氏泡菜不能到了他这一代就传不下去了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三台县城松花井,从乐安乡下来了一对年轻夫妇。一不开店作生意,二不进厂当工人,却从乡下搬来了很多泡菜坛。
这对年轻夫妇,就是曹方旭两口子。
街坊邻里还没搞清楚这家人的底细,却从这家人的屋里飘来了浓浓的泡菜香味。
婆婆大娘婶子些,因为好奇,走进曹氏夫妇家里一看:
嗨,真是大开眼界!
大大小小、各式各样的泡菜坛,摆了满滿的一间屋。
热情好客的曹氏夫妇,借此机会给街坊邻里介绍他们家里的泡菜。
曹方旭非常风趣地说: “我们俩口子,什么都不会做,只做得来泡菜!”
曹方旭指着满屋子的泡菜坛告诉大家,哪些坛子是常年泡菜,哪些坛子是跳水泡莱。
这些居家过日子的婆婆大娘婶子些,一下子来了兴趣。
通过曹方旭的介绍,知道了将作为原材料的新鲜蔬菜在盐水中浸泡数小时,一天或二天,就可成为最可口的下饭菜,这样的跳水泡菜,又称洗澡泡菜。所谓常年泡菜,又称陈年老泡菜或陈坛泡菜,将原料在盐水中浸泡数天至一年而成。
曹方旭还很仔细地讲了跳水泡菜和常年泡菜的各种吃法,不但让前来看稀奇的街坊邻里长了见识,还每人送了一碟跳水泡菜拿回家去品尝。
这些婆婆大娘婶子,虽然自己也在泡菜,不知咋的,同样的菜,同样的盐和水,用同样的方法泡的菜,却没有曹氏夫妇泡的菜好吃。更不能相比的是,自己家里就那么一口或两口坛子,种类单一。
于是,蒸烧白,曹家有腌制的盐菜;烧魚,曹家有泡姜、泡海椒、泡青菜;清炖鸭子,曹家有陈年老泡莱。特别是一些读书上学的小崽儿,还有上班族,都喜欢用曹家的跳水泡菜下饭。
不知不觉地,曹方旭的泡菜作坊,居然在三台县城松花井立住了脚,打开了局面。
随着餐饮业的发展,火锅、汤锅的铺天盖地遍及城乡,泡菜的需要量增大,曹方旭于2010年选定了刘营大围坝,建起了泡菜厂。
历经10余年的市场风雨,曹氏泡菜稳扎稳打,更加成熟老练。曹方旭觉得经商办企业没有文化不行,于是,有了来自京城的实力派企业家,张高辉的倾情加入。
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些场景和我的最新发现。
当我又一次去到刘营大围坝,走进曹氏泡菜厂,拜访曹方旭。怎么也没想到,见他正在将两份大订单退还给两位前来订货的客商。
我就觉得奇了怪了,一位生产厂家的老板,居然不肯接受客户送上门的大额订单。
当客户很不情愿地离开之后,我问曹方旭,这是怎么回事?
曹方旭非常认真地给我作了解释 : “我们销售的是土坛泡菜,因为这种泡菜,经乳酸菌发酵,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。但是,土坛泡菜需要长时间的发酵,所以大批量的订单,我不敢轻易接纳。”
我笑了: “曹老板,你也是唷!经商办企业,谁不想赚钱?如此大额的订单,你怎么不接?”
曹方旭眼鼓鼓地看着我: “做泡菜同做人一样,急不得!”
我还没来得及说出这次来泡菜厂的意图,曹方旭就递给我一张纸 : ”你来得正好,我们要确立自的企业精神,只把想法写出来了,加工润色的事,就有劳你了!”
我看了看,纸上写的是:
“将卖给顾客吃的泡菜,当成自己吃的一样制作;将企业的每一位员工,当兄弟姐妹一样看待;让出厂的每一份泡菜,都经受得起良心的考验!”
曹方旭见我没有表态,又甩出两句落地有声的话:
“邹老师,我晓得,你是想搞清楚,弄明白,我曹氏泡菜厂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长盛不衰有什么秘密。我可以毫不保留地告诉你,就是办厂的人,凭良心办厂;泡菜的人,凭良心泡菜;经营管理工厂的人,凭良心经营管理!终归结底一句话,两个字,良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