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国庆期间,在城南潼川古城,一组关于牛的铜塑和石雕牛艺术作品惊艳亮相,吸睛无数。这组牛元素作品寓意何在?由于目前尚未官宣,其中深藏不露的牛文化期待正解。所以,笔者此文只能独抒孔见,跟网友们共同探讨。

先说那一对“五牛过江”全家福铜塑作品。从画面上看,五头水牛,各具形态,C位牛还套着鼻环。可能是牛爸牛妈带领3个牛宝宝过江。何出此言呢?
因为,你看它们的样态是那样的齐心和团结,身陷激流,身体相依 ,却无一畏惧退缩。表现出一种激流勇进、不怕困难的牛界英雄气。另外,五牛之所以过江,江之彼岸,定有优于原地的某些诱惑。向往美好生活,开创美好未来,C位牛作出智慧选择!
中国传统五行文化中,牛属土,据说可以镇水减灾。所以在开封、乐山等地都有牛的镇物。绵阳有铁牛广场,上海的五牛广场有五牛雕塑,深圳证券交易所有“拓荒牛”雕塑,象征股市牛气冲天,也暗含着股票投资者的美好愿景。

牛是人类之友,农耕之宝。牛在人类先民告别“刀耕火种”进入文明社会进程中,立下过汗马功劳,功高盖地。有人称之为“仁畜”,甚至誉为“神牛”。“牛文化”也从此应运而生。关于牛的成语、名言数不胜数。诗人臧克家有赞“老牛亦解韶光贵,不待扬鞭自奋蹄”的著名诗句。大文豪郭沫若称牛为“国兽”、“兽中泰斗”。鲁迅更是把孺子牛精神升华到极致。

牛与农业息息相关。农业大县塑造牛的图腾,理所当然。尤其在三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,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时,“五牛过江”铜塑应运而生,进入公众视野,很有必要。此举无非是要倡导一种“牛文化”精神,这种精神的本质,是一种勇于拼搏,自强不息,不求名利,默默无闻,吃苦耐劳,忍辱负重,朴实无华,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。仅此一点,为决策者们点赞120个,也不为过。

再说江西街那头石雕牛,看样子并非李纲笔下那头“但得众生皆得饱,不辞羸病卧残阳”的“病牛”哦?你看它,无鼻绳之缚,自由自在,饱食而卧、悠闲自得。难道仅仅是一个艺术符号在街上刷在感吗?显然不是。是象征三经济台牛起来了吗?也不是。因为,农业大县三台,工业目前暂时还没有话语权。农产品方面,麦冬、米枣、藤椒、潼川豆豉等,在本县有点小牛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世间万物都在变,无论工业还是农业,现在不牛并不代表将来不牛。对吧?潼川古城、凯江廊桥打造得如此之牛,其目的就是希望三台的旅游业牛起来。
行文至此,笔者脑洞小开,似乎略有所悟,明白了规划设计者的的良苦用心:这幅“闲牛图”,莫非是跟潼川古城的旅游休闲功能相匹配?目的是向游客昭示一种科学的生活态度: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休闲是一种身心的放松,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手段,休闲是为了更好的奋斗,只有养足了精气神,闲牛才能变斗牛,才能斗出牛气冲天的美好未来!
三台经济要牛起来,离不开激流勇进的“五牛精神”,离不开提着钱袋子来三台休闲观光的“闲牛”,离不开一大批的具有奉献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孺子牛,离不开百万自强不息的奋斗牛、拼搏牛,更离不开牵牛鼻子导向奔康的父母官们。有了这些棒棒哒的牛和牛的精气神,“三台号”这辆负重爬坡的大卡车,定会在经济发展高速路上飙起来!
加油,三台! 加油,三台的“牛”们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