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尖上跳舞的人
作者:邹 开 歧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
居然有自称是“针尖上跳舞的人″。
这人我见过。
前不久,我去了三台南端的钟鹤楼村。
八年前,这里曾经被称為“新农村建设遗忘的角落”,因为,这个村的地理位置叫“夹皮沟里三尽头″。
即人民渠的尽头,路的尽头,十里长沟的尽头。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。
这次去了,不仅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,闻到了十里长沟的水果飘香,还听到了一个叫“针尖上跳舞的人”,发生在这方土地上那些有盐有味的故事。
这个人叫王小斌!
一 , 从头傻到脚的“瓜娃子”
2014年8月的最后一天,成都市三风峡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小斌,为销售上的事儿,在外面奔波了半个多月,急火火地赶回家,将儿子送到学校,办完了一切手续之后,就忙着清点他这一趟的收获。
妻子陈先淑,为丈夫沏好了茶,用她那双充盈着爱的眼神,抚慰着王小斌。
她心疼丈夫,成年累月在商海中摸爬滚打,实在太累了。一副瘦弱的身材,怎么支撑得了?
王小斌每次出差归來,陈先淑都想把丈夫当着贵客一样来接待。可王小斌每次回到家里,给予陈先淑的,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情和爱。深深的,浓浓的。
王小斌从大提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包,递给陈先淑 : “该收的都收了,该发的货,里面有清单。″
这是王小斌和陈先淑俩口子,在商海征战以来,自然形成的家庭生活程序。
妻子并不急于伸手接包,却心疼地问丈夫,“晚饭想吃什么?"
王小斌家里的一日三餐,最讲究的是晚餐。白天各自在外打拼,晚上回家盘点一天的收获,这才是过日子的重场戏。
王小斌家里的晚餐有三种模式,一是上酒楼同朋友喝酒说事;二是俩口子去一家饭店,点上几个喜欢吃的菜,夫妻对饮;三是在家里煮着吃,烹调出夫妻的恩爱与温馨。
王小斌望着妻子,“好些天没吃你作的莱了″。
陈先淑当然高兴。丈夫在外面饱一顿,饿一顿,方便面当主食。回到家里,做两样合口味的地道川菜,喝点儿小酒,这才叫生活。
陈先淑还有一个酝酿了很久的计划,生意做到这个样子,已经很不错了。想让丈夫放慢节奏,把身体好好调理一下。
通过网络查询了好几处风景旅游区,选择了一处风景最美,最有情调的好去处,同丈夫重度蜜月,用一个妻子的爱,去抚慰自己的丈夫。
陈先淑的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,还没来得及告诉王小斌,王小斌却把自己将要描画的宏伟蓝图摊开在妻子面前。
王小斌告诉妻子,他要回老家去承包土地,开创新的事业!
陈先淑一下子懵了,两只水汪汪的大眼晴,鼓得圆溜溜地,盯着丈夫。不晓得停顿了多久,才走到王小斌面前,用她那两个秀秀的、暖暖的拳头,在男人肩上锤打,有几分心疼地 : “你个瓜娃子″!
陈先淑心里清楚,王小斌的老家,是“被新农村建设遗忘的角落″,已成為当今“新农村建设盲区″的三台县南三区,一个戴上了“贫困”帽子的钟鹤楼村。
就是这个穷山沟,陈先淑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想当年,陈先淑作為新媳妇,同王小斌第一次回老家拜见父母,刚刚进村,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,就把高跟鞋的鞋跟给歪断了。要不是带得有备用的便鞋,不晓得会有多么地难堪。
第二次,王小斌驾着新买的爱车带她回老家看望父母,本以為可大大地显摆一盘。哪晓得哟,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,把骨头骨节都快要抖散了。脑袋瓜子撞到爱车的顶蓬上,不只是头痛,爱车在土路上的巅跛,更让人心痛。
王小斌的老家,对于陈先淑来说,是一处睹咒发誓不想再去的地方。
一听说王小斌要回老家去发展,陈先淑眼前就是老弱病残守着的空壳村,一片又一片,一弯又一弯,摞荒的土地。怎么也没想到,自已的丈夫,偏偏就要回老家去承包土地,还说这是“开创新的事业”。这不是脑瓜子进了水,就一定是神经上出了问题。
陈先淑知道,凡是王小斌决定要干的事,山都挡不住。他决定要回老家去发展,十二根牛牵绳也拉不回來。只好无可奈何而又心疼地,又补了一句 : “你呀,真是个从头傻到脚的瓜娃子,瓜得来只有那么瓜了!”
王小斌附着爱妻的耳朵,“我这个又丑又瓜的老公,娶了一位既漂亮又聪明还贤慧的好妻子,可以优势互补啊!"
不等陈先淑回话,王小斌一本正经地,“公司的事,交给你了哈!你只管放心,公司里该我干的,我会干好,有什么大烦小事,小斌我随时听你这内当家的召唤!”
陈先淑用两只深情的眼睛望着丈夫,从她的小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: “瓜娃子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