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台县城北有条城隍路,路名古色古香,虽不长且不容小觑。因它曾经是古城三台县的门户要道,金牛古道连接阆中至成都的“官道”阆成古驿道穿越而过,且紧临古驿道渡口“忠孝渡”码头,曾经热闹非凡,古驿道“梓州驿站”日复一日的接待来往的官吏、商贾,它见证过挑夫走卒、马帮客商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…
如今,沧海桑田,岁月悠悠,古驿道、古驿站、古渡口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淹没在历史尘埃中。而城隍路依在,我们将探寻它背后的故事…
*清代嘉庆三台县志标注的“忠孝渡”位置,古渡对面就是现城隍路,由此可见“忠孝渡”在当时的重要性
城隍路与“忠孝渡”
——古渡称“义渡”来往客商全免费
城隍路段在90年代前属北坝二村五队,因城市扩建后被征收纳入北坝新区。
因古时人们对平安幸福的向往而崇拜城隍爷,而城隍爷又是神界守护神和司法神,主要职责是:保护城池和国家,负责奖善罚恶、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感的大神。而曾经在此建有一座城隍庙而得名,因此地紧临河滩又故名城隍脊。
这棵位于滨江河堤的大桉树就在拆迁前北坝二村城隍脊位置,原村民李其胜常来此怀念,因这棵树当时就在他老屋院内,伴随他生活了几十年,是河堤唯一留下的一棵老树,见证了北坝镇的变迁!提起这棵树,李其胜感概万千…!
*美国人西德尼·戴维·甘博百年前拍摄的阆成古驿道著名古渡“忠孝渡”,对面是三台县北坝镇城隍路(当时还是石板小路),老照片中河对面的庙宇估计为早己拆毁的城隍庙
在城隍路临涪江的一头,曾经有座连接古驿道的古渡口“忠孝渡”,后因明台电站蓄水被淹没。在古渡口对岸,至今仍有一座见证古驿道渡口的四方碑孤零零的立在江边,它见证了古渡口与古驿道的繁荣和湮灭,目睹了城市化建设的宏伟气势。
四方碑为四方刻字的长方型石碑,高3.3米,四方各宽50厘米。四面刻有忠孝渡碑、泽及往来、功果不昧、勒石垂名等文字,碑文详细记载了清咸丰八年培修船舟及古道、渡口等事迹及乡民捐钱的数量和姓名。

*现“忠孝渡”遗址仍有见证古渡的“四方碑”,碑下石桥小路为著名的阆成古驿道遗迹,见证了当时古道、古渡的繁荣和沧桑。(现地址在城隍路涪江对面石马湾)
据当地老人介绍,当时“忠孝渡”方便实惠,过河不用交任何费用。驿道渡口称为“义渡”,沿路乡民捐钱在城隍脊购置若干亩田地交与渡口船工耕耘,作为长期支附船工的生活开销,来来往往的过客不用再支付任何费用,这种古人的耐久性策划和经济实用性可见一斑。
城隍路与“古驿道”
——古驿道是政治、文化商业的大动脉
穿越城隍路进入古城三台的这条古驿道,就是曾经连接阆中至成都的“官道”——阆成古驿道。
据史书记载,阆中至成都的古驿道(也称东川驿道),自阆中南津关经隆山铺(今天宫乡)、西水铺抵万年垭入南部约30公里,再经盐亭(从共和乡进入秋林乡)、潼川(三台)、中江至成都约330公里。
东汉未年,刘璋以阆中为巴西郡治以来,阆成古道成为当时交通要道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秋和广德二年春多次从梓州去盐亭、阆中游玩都是经阆成古驿道,并沿途留下著名诗篇。百年前,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、探险家亨利·威尔逊及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.戴维.甘博等西方社会学家到中国西南考察,都是经阆成古驿道行进。
*在曾经青石板铺成的古道上,小桥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,在以前肩挑背驮的漫长岁月中,往来的客商、挑夫的脚印、马帮的蹄痕、仿佛依旧清晰可见。“哒哒”的马蹄声已经远去,那段因驿道而兴旺的岁月,以这样的方式,铭刻在城市记忆里
古驿道三十里设铺,六十里设驿,至今三台县还留有秋林驿——高山铺——(当时还设有梓州驿)——乐安铺——建林驿等称谓。据清嘉庆三台县志卷四记载,康熙29年,朝廷将东川驿道改由汉州徳阳以达广元驿站,遂撤潼川西路之建宁驿,东路之秋林驿。至于传送文报则另在潼川安设铺处二十四处,共设铺司、铺兵共六十八名,东西南北各有区分。至此,沿袭上千年的古驿道改道而行。
古驿道全铺青石板
雨天鞋不沾泥
笔者曾驱车沿阆成古驿道忠孝渡出发,寻找古驿道斑斑遗迹。如今,古驿道己难寻踪迹,几经打听,在古驿道途经的原石板滩乡(60年代己拆并),当地一位老人带我们来到了一段保存较完整的古驿道遗迹。这段古道不足200米,沿小河而上,路宽约2米,偶尔还能见到一块块光滑的石板分布在驿道两侧,见证着驿道的古老历史和曾经穿梭如云的客商。
*阆成古驿道曾经作为商旅古道,是当时政治、文化、商业的大动脉,曾经造福一方。现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今天,当我们再次走在这条古道上,这条古驿道己成为了一种沧然的记忆
当地老人介绍,以前经这条路到阆中要走三天,全是青石板路,下雨天走路鞋基本不会沾泥。现在由于新公路改道,途经古道的行人寥寥无几,青石板早己被搬走用作修筑房屋沟渠的石料,只留下了几座小桥孤零零的见证它昔日的辉煌。
*位于梓州干道与城隍路口的倍乐.四季阳光楼盘
时光迁流,古驿道、古渡口已不见了昔日商贾往来的繁荣景象,诸多功能都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光影中,替而代之的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延续。如今,城隍路的石板小道己变成宽敞大道,幢幢高楼大厦屹立两旁,正在建设之中的倍乐.四季阳光花园式的设计,即将呈现花团锦簇的繁荣景象,靓丽的街面商业将取代过去穿梭奔波的挑夫走卒及马帮商贾。
*规划中的城隍路临街商铺和靓丽的街道
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与古驿道交相辉印。不仅见证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历史变迁,且穿越了千年历史。使人感觉到天地悠悠,沧海桑田,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作者:吴功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