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忠,三台人之根
作者:邹 开 歧
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,以“忠孝”二字命名的镇乡只有一处,就是咱们三台的忠孝乡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三台这方水土,因地灵而人杰,是一方出忠臣良将的士地。从汉代到当今,载入史册,有书可查,被称为清官的忠臣良将数以百计。仅仅一个汉代,就有几十位青史留名的忠良。
(永昌太守郑纯)
据我所知,有清清白白为官,正正派派作人,为官一任,毫毛无犯,深受百姓拥戴,朝庭嘉奖。离任时,全城百姓夹道欢送,尾随数十里不肯离别的东汉永昌太守。他的名字叫郑纯。
有到任后严励打击地方邪恶势力,扶贫济困,减轻赋税,让人民安居乐业,老百姓将他的事迹编成歌谣来唱。去世时,老百姓自发为他修了一座祠堂,作为永久祭奠。他就是东汉洛阳令王涣。 有在任期间,招贤纳士,平息当地混乱局面,朝庭委以重任。当皇亲贵戚拉他策划夺权谋反时,他宁可弃官还乡,也不为权贵所屈。他就是东汉汝南郡太守王堂。
王家还有一位世间少有的清官,王完。因同流而不合污,对上秉笔直言,官至监察御史。别看他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因年迈卸职还乡,却囊中羞涩,一路乞讨回家。史上称他为年迈“乞归”。成为历史上“一生正气,两袖清风”的典范。
三台这方士地,确确实实是一方出忠臣良将的风水宝地。如果要进行一次盘点,就这篇小文是难以承受的。诗仙李白的老师赵蕤,曾在长坪山琴泉寺的赵岩洞,写了一本教人怎样为官的《长短经》。
(赵蕤)
宋理宗時期,担任国子监的姚希德,提醒理宗“危亡之事不可有,危亡之言不可无”,希望理宗善待忠良,不可今用明弃,自损国之元气。任金部郎官(管理金库)時,恰逢天降饥荒,朝庭却耗巨资大扩宫宇。姚希德直谏皇上,提出“财用困竭,民生憔悴”之时,应“移此不急之费,以实军储,以厚民生”,请求增设“惠民局”,以解民生之急,被理宗皇帝采纳。继后,授予光禄大夫。
(姚希德)
元英宗在位期间,由将仕郎升任监察御史的赵成庆,不惧个人安危,对发动政变的铁木尔进行弹劾。当赵成庆得知太常礼官玩忽职守,使得太庙神器遗失,立即上奏朝庭,治罪其玩忽职守者,“以謝宗庙,以安神灵”。疾恶如仇的赵成庆,最后官至御史中丞(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次长)。晚年回乡敬孝,历史上称他为“忠孝御史”。
每一个朝代,都有出自梓州这方土地上的一代代忠良,一生正气,两袖清风,被载入清官的史册。
说到现代,有在抗美援朝战斗中,不惧敌机轰炸、机枪扫射,奋不顾身掩护伤员,壮烈牺牲,年仅18岁的三元镇姑娘严淑贞;有英勇还击中苏边境来犯之敌的战斗英雄王庆容……
二OO二年,我曾以《梓州清官谱》为题,介绍了一系列清官,在报纸上连载。遗憾的是,没有载完。
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,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,奉献给社会。 可能有人会说,近些年在三台当领导的xxx、xxx不是落入法网了吗?我要告诉大家,这些个贪官都不是三台人!
“忠人之事”、“诚实守信”、“诚信厚道”、“爱岗敬业”、“待人接物,尽心尽力”等等,都是三台人世代相传的优秀品格。因为,三台人记住了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话 : “心正为忠”。
接下来,我要讲述的,就是咱们三台的孝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