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我的家乡三台之(七十一)永和古堰

  [复制链接]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1-7-24 06:4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永和古堰始建于清乾隆26年(1761年 )当时被命名为永成堰,抗战时期的1938年又修建了永成堰延伸渠堰,从老马渠起经李村坝(里程乡)、太古坝(争胜乡)、桃子园坝(新德镇)至永新镇止,渠长23.5公里,初建名“桃、李、太三坝灌溉工程”。堰建成因为三台百姓颂县长郑献征组织修堰有大功,更名郑泽堰。1950年11月两堰合并,以永远和谐用水而命名为“永和堰”。 长期实行“义务投劳、按亩摊工、防洪抢险、掏淤加固、分段包干、连年结转”的制度,近些年来,经省物价、水利部门批准开始执行水费政策。“5.12”特大地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洪水袭击时,该堰受损严重。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,2009年冬天,总投资1567万元的总干渠16公里灾后重建改造项目,总投资1800万元的取水枢纽治理项目同时开建。3月中旬,包括冲砂闸、节制闸、取水口、护堤等项目在内的关键部位维修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,并投入运行使用。
永和堰的标志性的工程之一高家桥段。这是地处争胜乡坝南通向新德的一个石拱渡桥。桥体用花岗岩条石砌筑,高50多米,长约150米,宽4米余。由于两岸是滑坡台地,据说施工时用了三万多根青杠树棒(一种很坚实的树木,在水中永不腐烂,常作建材),逐台梯次打桩,编栏护坡。桥中间是渡槽,只两边不足一米宽处可通行人。远远看去,就像两条白色的缎带,搭连在青山绿树之间。走在桥上瞥见石拱下深深的水道,又不免让人心有余悸,只感叹这座出自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之手的杰作,感叹当年工程之精妙雄伟、设计者之独具匠心。
黄万里先生是黄炎培之子,在美国主攻水利工程学,1937年回国后受三台县长郑献徵邀请设计这座难度极大的渡槽,修成后取名“万里桥”。黄炎培先生认为不妥,改以地名“高家桥”,但当地老人仍称它为“万里桥”。为此黄万里曾赋诗一首以纪念:“我偿治水涪关道,三载移家到梓州。凿石开河资灌溉,一桥飞若彩虹浮。”
    永和古堰,三台县的都江堰工程,造福了三台百万老百姓。
front2_0_Fho1OZa0Jv88VtXPdSMqpFvZzDlZ.1627001373.jpg
front2_0_Fssi6dVy-BO_cA3YLdFMQQq3ceMb.1627001373.jpg
front2_0_Ft14i-1RpFzlMW0WtSn4HlQqzAGi.1627001373.jpg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全部回复48 显示全部楼层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1-7-24 06:4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永和古堰,造福了三台百万人民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1-7-24 08:4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风景不错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开心财主 发表于 2021-7-24 08:48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几百年历史了,了不起的优质民生工程!给郑献征县长赞了!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笨啊邓邓 发表于 2021-7-24 09:0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谢谢分享!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1-7-24 09:2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
謝谢支持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1-7-24 09:21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开心财主 发表于 2021-7-24 08:48
几百年历史了,了不起的优质民生工程!给郑献征县长赞了!
...

就是,真的是一个百姓爱戴的父母官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1-7-24 09:2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
不止是风景,而且是造福了三台百姓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陈永翠 发表于 2021-7-24 10:0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分享!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池塘秋天 发表于 2021-7-24 10:2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台名胜古迹,数不胜数,我们大家都要热爱自己的家乡!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