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一座城市的繁荣度就多看看建筑行业,三台就是一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城市。
作为劳务输出大县,最近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三台人选择返回三台就业。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,见证这座城市也建设这座城市。

89年的吴丽蓉从院校毕业的时候还是计算机专业,第一份工作选择去了温州,当一个库管员,然后又南下去了深圳做销售,最后选择回了三台。


在建筑工地做塔吊师傅也是机缘巧合,在三台求职未果的情况下,同院的大姐介绍她到建筑工地试试。想着可以挣到比一般工作高的工资,她答应了。
在塔吊上跟着师傅学了将近一个月后,她出师了开始自己独立操作塔吊。
从此她的工作开始与蓝天白云作伴。

建筑行业苦和累不说,本身就有一定风险,塔吊作业更是建筑行业中的高风险工作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,更不要说坚持。

吴丽蓉在百米高的塔吊上一坐就是八年。
每天早上建筑工地是城市焕发活力最早的地方。吴丽蓉准时在五点半起床,做饭收拾一下就来到工地上。
每天固定的要先和地面上的搭档沟通交流一下,地面搭档指挥的也是女性,两人通过对讲机指挥者这座塔吊起起落落。

上下塔吊是最危险的工作,即使身上绑着安全绳和做好了预防措施,但是每次攀爬塔吊都让吴丽蓉小心翼翼步步惊心。好在每隔10来米就有休息的小平台,她需要休息一下再继续攀升。

上面的操作间非常迷你而简单。就是一个座椅和操作台。早上7点准时就要坐在这里开始操作,每天在这个座位上待满9小时。

三台数以万计的建筑从业人员,从事塔吊的也有近千人,女性塔吊从业人员只有十分之一左右。但是作为塔吊工作来说,女性做这方面也有着一些优势,比如更加专注和细心,这也是建筑行业关键所在。

塔吊上的工作也并不是风和日丽,本身就是高风险作业,最担心的还有自然灾害。吴丽蓉最深刻的一次经历就是三年前在山西的工地上,一天下午突然刮大风。风力大的把塔吊吹的摇摇晃晃,甚至把操作室门都掀坏了打不开。在高达70多米的高空中,即使撬开门下去的路上更加危险。在操作室的吴丽蓉只能待在里面“听天由命”,还好大风一会停下来,她才颤颤巍巍走下来,回去缓了好几天。

每天在塔吊上的9小时,繁忙紧张的工作非常充实。为了保障塔吊作业,还必须控制自己饮食,喝水都只能小口喝避免中途上厕所。

这次作业的工地在三台城南,工地上一共有四座塔吊。最高的有70多米,吴丽蓉操作的这座有40多米,另外还有两座20多米的负责协助。吴丽蓉这座塔吊每次能起吊一吨左右的建材,一天起起落落就上百吨。

繁忙的工作之外,闲暇之余她也开通了短视频平台,主要拍摄自己在百米高空中的工作日常。美丽大方的身影配上塔吊的场景,很快收获了大量的粉丝。很多人为她点赞,建筑工地上也能有这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这八年塔吊上的时光,吴丽蓉见证了三台城的变迁和发展。
她时常也在高空中俯瞰三台城里和城外的景色。每天扶摇而上虽然未到九霄和云外,但是在这百米而上能享受安静和孤独,她更享受工作的充实和成就。

这份塔吊上的工作也支撑着吴丽蓉这个家庭的日常开支,女儿现在也两岁多,每天下班回家陪伴女儿也是她的最幸福的时刻。丈夫也在从事建筑行业,两人没在一个工地项目,两人聚少离多都在为这个家庭努力。

千千万万个吴丽蓉,千千万万个建筑工地,他们正在为各个城市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他们是每座城市的建设者,也是每座城市的见证者。

【梓州·人物】图说梓州事 文述三台人
传播正能量 做好新媒体
文/新媒体联谊会 李波
《梓州·人物》有偿征文啦!图说梓州事,文述三台人,传播正能量,讲好新故事!不管你的写作对象是成功人士,例如:业界专家、学者、企业家,还是平凡大众,例如:建筑工人、老师、护士等都可以选材投稿,原创作品一经采纳将获得栏目组高额稿费,我们将在三台在线微信公众号、APP、网站、都市生活报同时发表,并署名作者,年终还将推出纸质刊物发放,让你的大作被更多的三台人熟知!
我们不会埋没任何有才华的人,《梓州·人物》欢迎你的投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