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前几天,好友发来一段视频,说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,早已泪流满面。 是抖音上的一个视频。 一个爸爸发给女儿一段语音,一共1分钟,女儿听到一半,眼圈就红了。 这位爸爸说,5:30醒来后,突然很想你,想跟你说说话。 接下来的话,看完深受触动。 
我在想,你真的特别优秀。 我在想,你那么有才华。 我在想,你真是好看啊。 我在想,你真是善良啊。 我还在想,我真的很爱很爱你……
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孩子,终其一生,或许都不曾被父母这样夸赞过。 这个爸爸接着说: 我知道,你现在遭遇的一些事情,让你开始质疑自己的这些品质了。但我不希望你这样。 你要自信、要强大起来,因为那才是你。 你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多的改变,你很有创造力,很迷人,你真的非常非常特别。 我跟你说这些,不只是因为我是你的爸爸,我说这些是因为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中,你就是最棒的那个! 所以我希望你能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,对自己充满信心,要相信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看到最后,女孩强忍着内心的波动,我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。 不难想象,她已经成年了,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。 爸爸知道后,心里挂记,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开解。 他用了能想到最好的方法——夸女儿。 朴实的措辞,真诚的表达,毫无保留的爱。语言不优美,却是一个爸爸能想到的所有。 每个孩子都在等待着父母的夸赞。 这是孩子自信的来源,是他们成为自己的前提。 
很多父母是不习惯夸孩子的。 前几天看《奇遇人生》,范晓萱的一段话令人动容。 她说,有一天妈妈突然打电话给她: 我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你有上节目,然后把你之前的一些MV、表演的视频又看了一遍。 妈妈想跟你说,你真的很棒。 那个时候妈妈没有支持你,妈妈现在跟你说对不起,不知道这个鼓励会不会来得晚了一点。





范晓萱在讲妈妈说的这段话时,几乎全程都在流泪。 这几乎是母亲第一次夸她。 14岁出道,17岁第一部电影就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,20岁《健康歌》大火,21岁就上春晚,风头一时无两。 对于一向乖巧懂事的范晓萱来说,她渴望被认可,被夸赞。 没想到妈妈的评价是:就是运气好。 后来,她再也不想做乖乖女了,打唇钉、舌环,剃平头、纹花臂。 范晓萱说:希望有人理解,有人懂。 

29年后,她终于得到了这份迟来的夸奖。 范晓萱拼命压抑自己激动的心情,故作淡定地说: 「妈妈,谢谢你,你给我的肯定永远不会太晚,这对我很重要。」 
对孩子来说,爸妈意味着什么呢? 说起来其实很简单,就是一个字:赞。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,叫做「视崖实验」。它会让小孩子爬过玻璃桌面,大多数1岁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纵深感,他们会因为危险而不敢爬过去。 但如果有妈妈鼓励的话语和眼神,他们就能够爬过去。 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特别的细节——很多孩子都会一边爬,一边回头看看自己妈妈。 他们在看什么?妈妈眼中的闪光。 这些闪光都会在我们一生中反复积淀,到最后会成为我们内在的基础。 内在的基础就是「我们认为自己是谁」。 孩子一生中要有很多次「视崖实验」。 遇到挫折、不被认可、被质疑、被伤害时,父母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,让他们在迷失的时候,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。 

孩子在夸赞中成为自己。 相反,如果父母早年没有给予这种支持,孩子就会迷失在茫茫的道路中:「我怎么做才是自己?我该怎么做才是好的?」 然后带着这种疑问,到社会上去寻找其他人替代父母的身份。 这个人,也许是老师、领导、某个权威,也或者是伴侣。他渴望他们告诉自己:很棒,你就这样做就很好。 代价是,他们很容易迷失,很容易被情感操控。 章子怡说,她跟李安合作《卧虎藏龙》的时候,每次收工都要晚走十几二十分钟,因为李安总拥抱杨紫琼,从没拥抱过自己。 她说:「我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演员,那时我每天的感觉就像上刑一样,备受精神上的折磨。李安给了周润发,杨紫琼很多肯定,但是没有我的。」 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鼓励的她,只能靠自己争气。 
直到在杀青后的一个聚会上,李安才终于给了章子怡第一个拥抱,章子怡就地哭了起来。 李安后来解释,和习惯西方礼仪的杨紫琼比起来,他觉得拥抱年轻小姑娘不太合适。 直到最近这几年,章子怡才终于走出那个极度渴望被认可的自己。 很多人为什么一生都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?心灵鸡汤告诉我们: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说去吧。 但问题是,如果内心的「赞」没有收集全,孩子又该如何面对寒冷? 
前几天补看了《我就是演员》第二季。 有个青年演员叫檀健次,他虽然经验不多,但感情非常真挚,表演很自然,打动了很多观众。 演完后,照例是导师点评,吴秀波说: 「檀健次以前是唱歌的,第一次演戏是我发现的他,而且在戏里他演的就是我的儿子。所以我现在就会把他当儿子看,看他演戏的时候我就特别紧张。其实他演得很好,虽没学过表演,但是内心有很真的东西……好了,我就不说了,我不能说太多。」 他虽然表扬了檀健次,但有种避嫌的感觉。 就像很多父母,担心夸孩子太多了不好,担心夸了会讨人嫌,还有人担心会让孩子骄傲等。 总之吴秀波那时就像个传统家长一样,不敢多说话,很局促地来回晃动和搓手,草草说了几句就结束了。 檀健次点了点头,很谦虚的样子。 徐峥有些着急,他看吴秀波只是轻描淡写夸了夸,直言不讳说: 「急死我了,你还不舍得夸么?遇到好的演员一定要使劲儿地夸呀。演得太好了!要知道年轻演员不都是只会摆个pose,‘小鲜肉’也是有会演戏的,这才是偶像!」 
镜头转向檀健次,他瞬间泪奔,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声音。 
能把戏演得这么好,他一定付出了很多的功夫。 而一剂强有力的肯定,可以瞬间抵过不眠不休艰苦奋斗的千万个夜晚。 后来徐峥讲述了他大一时的经历: 他在学校演了一位卖茶叶蛋的老爷爷。演完后每个人都夸他演得好,足足夸了一周的时间。 他说那感觉像是过节一般: 「当时就像是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,我觉得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。」 每个孩子的未来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怎么认识「自己」。 徐峥被夸了,他心中的「自己」是位「好演员」,就会让自己向这个方向努力。 从那以后,徐峥每次看见好演员都会使劲儿夸,直到在对方心中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。 太多父母是含蓄的人,像吴秀波那般委婉。 我们又太缺少像徐峥这样的父母:好就是好,夸人毫不吝啬。 孩子在小时候会做一些尝试,从尝试中他们会听到父母说:孩子你做得很棒,你这样做就很好,你可以继续这么做。 然后这种言语会进入心理,它慢慢跟自己融合,变成了内心的声音:我这样做就很好,我很棒,我想成为这样的自己。 「自己」就是这么产生的。 这个「自己」,就像那位父亲对女儿说的: 你真的特别优秀。 你那么有才华。 你真是好看啊。 你真是善良啊。 狠狠地夸孩子吧,在孩子心里种下一粒种子,长大后,就是一棵闲时可以乘凉,难时可以依靠的大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