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包装饮用水不合格项目铜绿假单胞菌解读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,它在水、 土壤、食品以及医院等环境中广泛存在,尤其喜欢在潮湿的 环境中生长繁殖。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多 种内毒素、外毒素等致病因子,人感染后可引起局部化脓性 炎症等各种疾病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》(GB 19298-2014)中规定,同批次包装饮用水中 5 个独立包装的 样品均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(单位:CFU/250 mL)。桶装 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回收桶清洗消毒 不彻底,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。 蔬菜干制品不合格项目二氧化硫残留量解读 二氧化硫、焦亚硫酸钾(钠)、亚硫酸钠、亚硫酸氢钠、 低亚硫酸钠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、抗氧化 剂,硫磺也可以在蔬菜干制品、水果干类、蜜饯凉果等食品 生产过程中用于熏蒸,以达到防腐和漂白的作用,使用后都 会产生二氧化硫残留。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人体不会 超量使用二氧化硫、焦亚硫酸钾(钠)、亚硫酸钠、亚硫酸 氢钠、低亚硫酸钠或是使用硫磺熏蒸的时间过长。
餐(饮)具不合格项目大肠菌群解读 大肠菌群是指示食品污染状况常用的指标之一。食品 中检出大肠菌群,提示被致病菌(如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 致 病性大肠杆菌)污染的可能性较大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消毒餐(饮)具》(GB 14934-2016)中规定,消毒餐(饮) 具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(/50cm2)。造成餐饮具中大肠菌群 超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:一是餐饮具清洗不彻底;二是 餐饮具消毒不彻底(消毒液未达到规定浓度、餐饮具干热消 毒时未达到规定温度,或者是消毒时间不够);三是操作人 员或周围环境不清洁,造成餐饮具二次污染。
油炸面制品不合格项目铝的残留量解读 硫酸铝钾(又名钾明矾),硫酸铝铵(又名铵明矾)是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膨松剂和稳定剂,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4)中规定,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最大残留限量≤100 mg/kg。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商家为了达到加工过程快速、高 效,油条膨松、卖相好等效果,大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代 替传统的酵母发酵造成的。铝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,不参与正常生理代谢,具有 蓄积性,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、钙等成份的吸收,导致 骨质疏松、贫血,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。
05
发酵面制品中糖精钠解读 糖精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甜味剂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—2014)中规定,餐饮 食品发酵面制品不得使用糖精钠。检出糖精钠的原因,可能 是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度,从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