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他们开心了就会笑,不开心了就会哭,随着慢慢地长大,孩子会逐步有不同的情绪,喜悦、满足、兴奋、失望、嫉妒、恐惧、失望等。在生活中,很多父母会潜意识中将这些情绪进行划分:开心、快乐的为“好的情绪”,愤怒、痛苦的为“不好的情绪”。 你是一个在意孩子情绪的人父母吗?当孩子有“不好的情绪”时,你会怎样回应孩子的情绪?你知道父母对孩子情绪不同的回应方式,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吗?
杜杜是一个四岁且很有个性的孩子,他的妈妈每每谈起他,都会说:“这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孩子,几乎每天都会发脾气,惹得我每天也对他发脾气”。 
杜杜妈妈跟我分享了一件事:星期六那天,杜杜妈妈带着他们出去玩了回来之后,她忙着做饭,孩子们就在一边玩自己的。吃过饭后,杜杜妈妈安排吩咐两个孩子准备睡午觉,她的小宝第一时间顺从地跟着妈妈来到洗手间洗好了手和脸,并换好了衣服,坐在床上等着。而杜杜,任由他的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叫,就是磨蹭着不去,一直在他妈妈的手机上到处点,似乎想看什么,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。 杜杜妈妈终于耐不住性子了,对着他威胁道:“你再不过来,我就带弟弟先去睡觉了,你自己解决”。杜杜这才放下手机,跑进了洗手间,将尿尿在了便便池周围,接着爬上洗手台洗手。他的妈妈想帮他来洗,他坚持这不肯,非要自己来,三两下,就跑了。由于杜杜外出回来的时候没有换鞋,洗手间及客厅的过道留下一连串的脚印。 杜杜妈妈生气地朝他的背影大吼:“快点去把鞋子换了”话刚落音,只听“哐当”一声,一个凳子飞了过来,杜杜声音略带生气和恐惧地回复道:“我就是去换鞋子的,你还那么大声地喊”。杜杜妈妈放下手中正在冲洗洗手间的花洒,黑着脸对着站在墙边正发愣的杜杜斥责道:“你干什么?发什么脾气?你自己没换鞋子还有理了?你看看你踩的这一地的脚印,你看看洗手间被你弄得多脏,你自己把地板拖干净,不然不允许上床睡觉”。 杜杜站在墙角,低着头,憋着嘴,耷拉着肩膀,眼眶泛红。这几乎是杜杜每天都有的经历,他从之前面对此景会大哭到现在不哭了,似乎已经习惯了。 
美国心理学家约翰.戈特曼按照回应孩子情绪的方式,将父母分为四大类: 第一类:没什么大不了的——缩小转换型家长。这类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,他们就用“大事化小”或者其他的事情来转换孩子的注意力,他们不会看重如何去理解孩子的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引导孩子,而是想着如何尽快让孩子停止哭闹,对他们来说,孩子的情绪没那么重要。 对待杜杜这种情况,这类父母可能会走上前去,自己将凳子放好,并哄着孩子赶紧去换鞋。在我们身边,那些一旦人生遇到不顺利了时,便用狂购物或暴饮暴食发泄的人,就是在这类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,由于不被父母重视自己的情绪,他们一旦遇到问题,要么会企图用更快捷更简单的方式来转换情绪,要么逃避问题。 第二类:不许哭——压抑型家长。这类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情绪会提出严厉的批评,他们认为孩子的生气、发脾气、愤怒就是错误的,不能对父母有任何抵抗情绪,每当孩子有此类情绪流露时,他们会呵斥、斥责孩子,严重的情况下对其加以惩罚。 
第三类:一切都没问题——放任型家长。这类家长会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,但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会接纳,并且可能会鼓励孩子放纵一些不好的行为,那些骄纵蛮横的孩子通常就是在父母这样的照顾下长大的。 第四类:一起找找为什么——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。这类家长能够包容孩子任何的情绪、理解孩子,与放任型家长是一样的。但不同的是,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会对孩子的行为划定明确的界限。不会让孩子做出对他人有害的行为,也不会让孩子做对自己有害的行为。 杜杜的妈妈就是压抑型家长,这类家长通常有以下特点: 1.他们轻视孩子的情绪,认为坏情绪的表达是错误的,于是批评孩子。 2.与孩子的情绪本身相比,这类家长更看重行为,会针对孩子的行为责骂或打孩子。 3.认为孩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在于坏性格或懦弱的性格。 4.认为孩子试图利用负面情绪来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,因此必须控制孩子的负面情绪。 5.有时会用打骂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消除不好的情绪,以便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。 在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,通常会有哪些特点以及会有什么危害? 在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,大多自尊感会比较低,脾气暴躁,情绪不稳定,女孩长大之后,通常会表现得意志消沉,且有忧郁倾向,而且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足。 男孩则具有冲动和攻击性行为,生气时会本能地用拳头解决问题,由于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仅因为表露了情绪就受到父母的斥责或打骂,所以他们只能用同样的暴力行为来表露情绪。 
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,孩子有时会走向极端,据研究表明在压抑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男孩,会更早学会吸烟喝酒,也会比较早熟,比较早产生性意识,参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也会比较高。 面对孩子的情绪,父母怎么做才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呢? 1.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 不管孩子在爆发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,父母都应该接纳孩子的情绪。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,无论任何情绪,都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,当孩子在发脾气时,把它当作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。 2.对待孩子要耐心,特别是正在发脾气你的孩子 当杜杜踢翻了凳子时,妈妈可以用眼神探寻一下孩子,并温和地问他:“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?是因为妈妈一直在照顾弟弟,没有关注到你,让你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吗”?帮助孩子疏解,让孩子说出生气的原因,父母下次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。 3.正面引导 告诉孩子,当他生气时,可以怎么做,比如大喊:“妈妈,你总在说我,让我很生气”,也可以到阳台上去看看,可以尖叫,但踢凳子是不可以的,因为凳子会打到人,一不小心会伤害到别人,让孩子明白:生气可以,但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,也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。 4.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他冷静下来后,可以让他自己去把凳子扶好,自己去拿拖把把地上的脚印拖干净。这样,孩子在行动过程中,不仅更能明白,当自己有不当行为时,会给别人增加怎样的负担,以致了解到,下次自己确实不可以这么做。 
孩子在父母正确的引导下,会因为自己内心的痛苦被得到理解,并且还感受到来自父母强有力地支持,于是信心倍增,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可贵价值。这样的孩子,长大后,情绪会更稳定,生活热情也会更高,人际关系更加和谐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地成长,并最终走向成功地人生。 所以,父母千万别再去压制孩子的情绪,你的压制会毁了自己的孩子。 我是一个拥有两个男孩的宝妈,爱学习,忙时码字,闲时育儿,多平台原创作者,看完如果觉得有收获,喜欢我,欢迎关注,留言或咨询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