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“超礼貌宝爸”火了,怕打扰邻居打娃提前发预告:我尽量打快点

  [复制链接]
小鬼别跑 发表于 2020-9-16 11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四川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能在深夜听到小区里的家长“教训”自己家孩子,而且动辄声势浩大,鬼哭狼嚎。
对于这种情况,有人表示教育孩子就是这样的,他们能够理解;也有人表示家长教育孩子属于深夜扰民,他们并不容易接受。
而有一位宝爸,可能就是因为考虑到自己教育孩子有扰民的嫌疑,特地在揍娃之前提前在业主群打好招呼。没成想,他竟就此在网络走红。


“超礼貌宝爸”火了,怕打扰邻居打娃提前发预告:我尽量打快点
这位宝爸在某天晚上10点左右,发布了一则“打人预告”,提前向左邻右舍表达自己的歉意。
原来,宝爸的孩子明明和家里人约定好八点半准时到家,却到10点都还没回来,而且这种磨蹭晚归的情况已经连续出现过四次了。


看得出来,宝爸这次是结结实实被孩子气到了,连写这个“打人预告”,也是强行压抑了怒气才写出来的:
“等下我会打娃,可能哭声会有点大影响到大家休息,我尽量打快点。”
即便生气要揍娃也先考虑到邻居的感受,这位“超礼貌宝爸”不仅收获了理解和认同,还为大家带来了欢乐。甚至还有邻居在底下留言回复道:
“反正也睡不着,兄弟能不能在群里开个直播?”
fe86ae341b064f36924b5a1f8a17b16a.jpg

为什么孩子做事总喜欢拖延?
这位宝爸之所以暴怒发布揍娃预告,是因为孩子明明说好了八点半到家,却拖拉到十点多了还没回来,而且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。
从这件事情中,我们可以看到,这个孩子每次答应做好的事情都会拖延时间,而且一拖就拖很久。而面对孩子的拖延症,父亲也是失去了耐心,最终决定用棍棒教育。


相信除了这位“打人之前先发预告”的父亲,还有不少家长也因为自家孩子的拖延症头疼不已。他们或许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孩子做事总喜欢拖延?
1. 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,做事缺乏条理性
孩子做事情喜欢拖延,可能与他们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,做事缺乏条理性有关。
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有相当一部分做事拖拉的人,存在过高预估自己的能力和过低预估工作难度的共通性。


这部分人做事情比较随心所欲,也没有很好的时间观念,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,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完成预定的工作,因此即便事先拖延一会儿,也没有关系。
出于这种原因,他们做事情没有规划,不能合理安排好时间,也就容易出现做事拖延的情况。
615a404715e646fea7dd7722b7f2b7fa.jpg

2. 面对将要完成的事情,心存焦虑
还有一部分孩子,他们会拖延不是因为没有制定好合理的计划,而是因为心理焦虑,即便制定好了计划,也无法完成。
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,除了过高预估自己的能力,还有相当一部分拖延者具有低自我同情心和高压力。


这部分拖延者对自身缺乏信心,面对要完成的工作容易因为畏惧产生焦虑心理。而拖延能够让他们短暂地逃避这种让他们不适的消极情绪。
此外,大部分人在考虑问题时,往往会更加注重当下的感受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明知道不按时完成作业会被父母惩罚,却依然不受控制地拖延时间。


家长学会这2点,帮助孩子告别“拖延症”
了解了孩子拖延的根源后,我们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,帮助孩子改善拖延的习惯,而不是一味地暴力镇压。
1.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条理性
对于因为缺乏时间观念和条理性而拖延的孩子,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帮助他们在认清自身实力的情况下,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,并督促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。
在孩子逐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后,拖延的情况自然而然会得到缓解。


2. 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状态
对于那些因为怀疑自我、感到焦虑、因为心理状态选择逃避和拖延的孩子,家长应采取其它的方式,帮助他们改善拖延症。
首先,家长可以对他们给予一定的鼓励。当孩子因为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某项工作时,父母可以对他们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肯定,让孩子更自信。


其次,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调整心态。
研究表明,自我同情能够有效缓解一个人的心理压力,并且还能够增加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,帮助他获得更多的乐观、智慧、好奇心和个人主动性等积极情绪。
孩子需要适量放低对自己的完美要求,接受自己也会出现错误的事实,给予自己失败的机会,这样他才不会因为害怕失败,而选择直接放弃。
88cd5d9e416d4ffeb281dd8dc397f053.jpg

育儿小贴士
家长每每面对为一点小事都能耽误半天的孩子,总是恨铁不成钢,以至于有时候甚至要对孩子棍棒相向。
到头来,暴力教育既改不了孩子的拖延症,又伤害了亲子感情,还把家长气得够呛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想要帮助孩子解决“拖延症”,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状态和内心想法,对症下药,而不是想当然地依照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“矫正”。


你家孩子也有“拖延症”吗?你又是怎么应对孩子的“拖延症”呢?
原创 母婴育儿宝


多年前,你的一句保重,我至今未瘦!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