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从一九六七年上海“一月夺权”到一九六八年的下半年,是“文化大革命”发动以后党,国家,和军队处于最混乱,最艰难状况的一个时期。一九六八年春开展的反击“右倾翻案风”,使一些省市脆弱的“大联合”顷刻瓦解,内战再起。各地造反派重拉队伍,再立山头,大搞武斗。对这种混乱局势,我心中不安,当兵去,保家卫国,死也死在与外敌斗争的疆场。
三月二十二日,高山公社武装部长余忠锡,接兵首长与我的好友高山供销社吳主任一行,来到三台照像馆留下珍贵记念照。
三月二十四日从三台兵站离开。首次离开家乡,离开父母,离开亲朋,一路向北,坐了三天三夜的军用专列,终于到了河北省邢台地区内丘县军营。刚到北方,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,但又是那么的陌生,夜晚睡在军营的通铺大炕上,怪不适应,难免思乡。
经过近三个月的新兵训练,基本掌握作为一名军人的基本素质,及军容军姿。基本适应并喜欢这所大学校。
大约六月初我们到了石家庄附近的获鹿县李庄滹沱河畔,补充到了连队。我分配到了一炮连,连首长和老战友看到四川来的这大个子,都说是个扛炮的料。
部队在滹沱河畔,其实是种水稻为主,军训为辅。
当时国际形势吃紧,我们对应的政策是“深挖洞,广积粮,不称霸”,苏修亡我之心不死。没过多久,一九六九年九月,我们就直接去了内蒙古集宁市的一个村庄借住,备战。阵地离住处村庄三四公里远,尽管工程兵夜以断继日地施工,他们是打遂道,山上修前指挥部,我们主要挖战壕,防坦克沟壕。那些日子,战备教育是家常便饭,调子我们就是准备打仗的。为此,把军委的作战意图都传达到连队,大意是,敌人苏修帝国主义若打来,我们诱敌深入,在集宁一带采取磨子战术,把敌人挡在集宁,缠住死打,把敌人磨成肉馅。为了能打胜,部队要做各种准备,如为对付苏联坦克多,我们炮兵不仅能用火炮打坦克,还要会用步兵的方法打坦克。敌人如突破二连浩特,一马平川,我军必须在集宁严防死守。如若失守,上去就是张家口,北京就在眼前。
由于林彪下达“一号命令”,气氛越来越紧张。总长黄永胜还乘直升飞机来视察了集宁的战备情况,我们在山上隐约着到了他的直升飞机在很远的平野处降落。好像战争一触即发。
最让我们连紧张的是九月三十日夜晚。因为第二天国庆节,是个敏感日,为预防敌人突袭要做好一切战争准备。我们通宵不休,紧叮北方。那个夜晚让我终身难忘。
大约在六九年十二月,根据中央决定,命令我部对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行军事管制。
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零时,由六十九军接防阵地,二十八日零时交接。当时,领导有“砸锅卖铁”也要招待好兄弟部队的指示,我们肉啊鸡啊买了了一大堆,准备他们正式接防前到达后热情款待。原来六十九军大部队接到命令晚,时间仓促,加之道路难行,实在无法全部按时到达,只能派先遣队先来。准备的饭菜我们全连和他们放开吃,还剩下好多,两家互相推让后大都给他们留下了。这是三个月来,我们吃的最好的一顿饭。
那天夜晚零点后,气温零下三十四度,我们撒离防区,负重步行五十里到一八七师集结点,天气太冷了,撒尿出来都成冰棒,从阵地下来到师集结点这几小时,全团冻伤了上百人。我们连还好,连长有经验,实在走不了靠着骡马,抓着马鞍借力一起走,千万不能停下。后听说,当晚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度。全师集结后,在冰冷寒风夜,我们向军管第一站乌达矿务局开进。到达乌达市首先对矿务局宣布,我们奉上级命令对该局实行军管。请各矿区,各工段立即恢复秩序,组织生产,保证煤炭供应。
煤炭生产正常了,又奉命转战到巴彦淖尔盟登口。我是入伍一年后即六九年三月直升班长,六月四日为中共正式党员。到巴盟任两个厂的军代表,即巴盟面粉厂,巴盟石墨厂。依靠全班年青小战士,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,心底无私天地宽之勇气胆略,一,首先找原厂班子成员谈心交心,了解工厂现状,恢复生产存在的困难,决定组建以原厂级领导班子为主的恢复生产指挥部,二,放异派系争斗,恢复生产,保证民生是顺应民意的正确之举,不管你是那一派,现在不来报到,不来上班,有事不来请示,我行我素,开除厂籍。不顾大局逆潮流而动,特别是面粉厂,人民生活必需,一天不能停,如有人置人民生活而不顾,就是反动。必处之。
军管就是把动乱的局势,平稳下来,生产生活恢复正常。之后一切权力归地方。
部队总是为打仗而存在,本行不能忘,军事训练不能停。我代表一炮连参加了团的军事比武,实弹射击。在天仓仓,野茫茫,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比赛。考官只告诉方位,两三里外的地形地貌,告诉一个点敌人盘居在此,上级命令你,将其有生力量消灭之。我掌握的武器是八二迫击炮,分工为一炮手,二炮手,三炮手,骡马托炮和弹药。我接到命令,令各炮手各就各位,口令:表尺六O,方向三O,准备,放。第一发弹稍远目标,方向正确。口令,表尺加五度。方向三O不变,接连命令,发,发,发,发。完后,观察哨的考官到现场一看,嗳呀,五发全中目标。比武第一。 有了当地方厂军代表的出色表现和军事的优异成绩,正巧,团里有要推荐上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名额,我各种条件要求均合符,经团党委决定,并报师党委批准,经北大招生委审定,于一九七O年八月踏进了北京大学。
到了北大,首届工农兵学员的任务,大幅标语写着:“上大学,管大学,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”。任务光荣,责任重大。但是与部队首长的希望,和自己想求知欲望有差距。我的想法是学好本领,报孝祖国。学生以学为主。管理大学,改造大学是专家,行家,教育战略家之事。 这张照片是我们班来自不同军兵种,各大军区,总参的同学与老师在中文系三十二楼前合影。
这张照片是我们班来自不同军兵种,各大军区,总参的同学与老师在中文系三十二楼前合影。 ... ... ... ...
刚入学,就接到上面通知,要求北大,清华工农兵学员组成一个方阵,参加庆祝建国二十一周年庆典,突显首届工农兵学员风彩。时间紧,任务重。与清华确定人员后,在北大“五四”广场进行了几次队型排练,参加了两次北京市组织的夜间方阵队伍的彩排。 十月一日寅时,所有彩車队伍聚结东长安街,等待毛主席检阅。十时,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吳德室布: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活动开始。首先林彪代表毛主席,中共中央,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讲话。讲话结束后,游行队伍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声中,从东至西经过天安门,接受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。 接受毛主席检阅,心中十分高兴! 庆典活动结束了,回到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。每天阶梯教室,阅览室,对知识如饥似渴。
这是在老师赵齐平家,借书阅读。 在阅览室读马恩列斯著作。 和同学卢永庆聊天。 休息下两盘棋。 和孙岩同学颐和园。 同学仝玉林,陈孝元,石安石老师,我们在北大西校门留念。 在天安门广场,脑海里的马恩列斯。 一九七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,北大中文系七O级学员同全校各系,响应毛主席号召,千里野营拉练,行军路线为从学校所在的海淀出发经朝阳区,顺义县,密云县,怀柔县,延庆县,昌平区,于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回到学校。真是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,学员们千里野营,千里歌。 颐和园荡舟 在北京站实习,与站领导,候车室师傅合影留念。老师付,班长对我们特别好,常带我们去她家中吃饺子。 这是我们班在北京车站实习的同学。 和师傅在一起。 与京广候车室的师傅们。 一九七0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六日,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江西庐山举行,此次会议与林彪、江青两个集团矛盾激化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以来,林彪通过鼓吹个人崇拜,得到巨大的政治资本。 江青集团从九届二中全会为转机,在加紧削弱林彪集团的同时,使自己的势力得到扩张。 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至九月十二日,毛主席到南方一些省视察,沿途分别同七个省党、政、军负责人进行了多次重要谈话。毛主席在谈话中强调“要搞马克思主义,不要搞修正主义,要团结,不要分裂,要光明正大,不要搞阴谋诡计”的三项基本原则。 一九七一年十日六日,中央下达文件,正式公布了林彪“9.13”叛逃的消息,并要求逐级传达。紧接着一场批判林彪反党集团运动正式展开。 在这场揭批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中,涉及到同班同学李作鹏之女,李小征。同学中凡是牵扯到林彪反党集团干部的子女,都要接受中央专案组的调查和审查。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,对专案组提出的问题,有问必答,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。李小征同学对中央专案组的调查和参与调查的同学在态度上,没有反感。所以中央专案组在经过审查后很快就得出了结论:“可教子女,继续上学”。与我们一起毕业,现在还是我们未名湖群主之一。 与奉义荡舟颐和园十七孔桥。 五六零团首长派石副教导员来北大看我,了解学习生活情况,我们去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。 这好像是在刘胡兰塑像前留念。 未名湖畔。 颐和园荡舟。 陪石安石老师回成都市文翁石室中学母校参观。 博物馆前。 北大三十二楼二楼宿舍窗口。 颐和园。 颐和园。因为学校离颐和园近,为完成新闻摄影作业而常去。 北大未名湖畔博雅塔。 在天津日报社实习,每个同学都有专业记者带我们采访,写作,收益良多。 同学与学校老师在天津日报社楼前合影。 颐和园作业照。 也是颐和园。 这好像是天安门广场博物馆前。 这张说不准那里。 天安门广场。 北京动物馆。 第三次实习,我们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。人员不多好像有卢永庆,胡奉义,马小茹,肖秦生,武占国等。时间是一九七三年八月至十二月。 校园内华表傍。 和奉义同学去游乐园。 回忆在学校学习,生活的点滴,也是感慨万千。记得毕业考试的前几天,我因不慎感冒发烧,卧床不起。这时田小兵得知,跑到北京三0一总医院(她父亲许世友),从许司令名下取走一支血清球蛋白,返回学校陪我去校医院打针。医生见药,忙问,球蛋白从那里来的?我们医院一年只有四支,小兵忙上前说,我买的。请打吧,他要参加毕业考试,不能担误。 即将离开校园,与胡奉义同学互相告别。 一九七四年一月,结束了三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,顺利毕业。 这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七○级毕业合影留念。 学校毕业典礼后,离传统春节只有十来天,部队首长批示,先回家过年,大年十五后回部队报到。 一九七四年二月中旬,六十三军首长,在军部小会议室接见了毕业学员,并派车去参观双塔寺,晋祠寺。 在晋祠参观中,卢永庆,胡奉义,武占国,我们四人在古代武将面前留步,好似今后要像他一样为国杀敌,战死疆场。 回到部队后经过三个月考察期,任命为排长,行政二十三级,工资伍拾贰元。 回到六十三军五六零团和报道员小熊合影。 大约一九七五年,好像是文字专业同学,我记不住名字留校任教,带学员到我们团实习,见到同学格外亲,当然少不了好酒招待。 这张照片是在风箫箫兮,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,不复回的河北省易县,备战,备荒。 时刻准备着,为保卫疆土而战。 与肖秦生在阵地前沿观察敌情,分析对策。 你敢来,我就敢打,奉陪到底。 在部队任职定级后,年龄已二十五岁了,可以耍朋友了。后经我三妈介绍,将其姐之女介绍与我,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结婚。原计划婚礼是八月一日建军节举行,为什么提前?是因为七月二十八日三时许,唐山发生大地震。部队待命随时都可能出发前往灾区,团首长决定二十八日晚在司令部会议室举行。婚后,育有一子。 任命多次下在连队,但从不到位,总是在机关工作。大约在七八年,我借调到军干部处帮助工作,主要帮助军转干部四川的移交工作。在那几年里,军专门设有四川移交组,我主要承担转业干部的诉求,从军部(太原)到四川移交组成都穿梭。顺便回家吃住,看望妻儿,也为部队节约差费。 几年的军转移交工作,深感地方接收安置也困难重重,工作越来越难做。一九八一年因儿子只有三岁多,的确无人照看,妻子华西医院白班夜班的。为减轻妻子负担,带好儿子,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,特向团申请转业,获批。一九八一年十月到省委部门工作。从而结束了十三年半的军旅生涯。
自己写自己,回忆军旅生涯,难免会有不确切,不准确之处。在此过程中,求得了老战友老周学:胡奉义,陈孝元,熊新富的资料佐证。在此,深表感谢!
罗启源
二0二0年八月十八日于成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