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内行吐露买房“三要、三不要”,很多买房人回忆曾中招,有你吗?

[复制链接]
Lesky 发表于 2020-6-18 23:44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四川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



上个月,有个朋友向我抱怨,几乎把当地在售的所有楼盘都看了遍,没有1个心仪的。她想买个大三房或四房,可看来看去,户型好的地段不好,配套看不中。品质好的偏偏户型不喜欢。看到个地段、户型都不错的,但楼盘主力户型是小面积刚需,大户型就配了一点点,担心未来社区人员杂乱。唯一看中的1个项目,143平的成品房卖到脱销买不到,170平的是毛坯房,不喜欢。后来又觉得区域里学区都一般般。总之,始终徘徊在纠结、犹豫中。

今天,就来讲一讲,买房三要三不要。

一、开盘不要冲动

作为一名操盘面积过数百万方的前“职业选手”,主持、参与过的开盘现场也有十几个几十场了。作为销售方,唯一诉求是清盘,好房源心里是不愁的,主要担心的便是低区、高区的房源。所以开盘现场制造热烈、紧张、压迫以及适度混乱的气氛,“逼迫”选房顺序靠后的买房人慌不择食的买下位置偏差的房源,是我们的“职业操守”。

作为卖方来讲,无可厚非。但作为买方,如果房源确实不符合心意,那最好还是三思而行。如果本来是希望买1个东边户的,最后无奈买了西边户。本来想买个中间楼层,最后买了个顶楼。有些差别可能不大,有些差别其实是很大的。有些真慌了的客户,一急之下就选了个后悔的房源。买完之后回家一清醒想退房,但又要损失定金,只能咬碎牙往肚里吞。

虽说不存在“强买强卖”,不同素质的产品也会匹配合理的价格,但不同价格梯度的房源,有它如此设计的理由所在。不同楼层、位置、面积、户型的房源,未来的居住舒适度、增值空间都是有差异的。如果并非购买力的原因,尽量选择心仪度更高一点的产品。



二、不买小、慎买大

就像开头我说的那个朋友例子。我当时问她,你知道为何143平的做精装修,170平的毛坯交付吗?她回答我的理由是买170平的人更高端,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。我说错,只有1个原因:170平的房源,如果再做精装修,那总价就太高了。

开发商在设计户型和面积配比时,不光考虑买房人对户型的偏好,更大的考虑是所有面积段的销售均好性。对于房子而言,面积越大、总价越高、对应的客群就越窄,流通性就越差。170平虽然也是常见面积,但属于不愁卖,却基本卖不快的那种。这种户型对应城市较高阶层的客群,慢慢卖能卖得掉,但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所以,我对她说,不建议选170平的,即便考虑自住,未来难免会有想再置换的考虑,但这种产品出手速度慢,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总价的关系,房价增幅是跑不赢中等面积的房子的。

至于小面积产品,最大的阻碍则来自接盘人。购买两房产品的客群,除了少数城市讲究生活品质的单身贵族外,大部分客群都是因为“囊中羞涩”,选择两房产品临时过渡。这种产品,本身在定价时,单价就会比中等面积的偏高一些,因为总价抗性低,单价高一点看不出来。再加上,未来同样转手给经济条件一般的客群,这种客群同样狭窄且购买力偏低,也难以有很好的价格增幅体现。

所以,选择适宜面积、所在城市供销两旺的房源面积,会来的更好一些。


三、不要对“顶天立地”有主观偏见

几乎对于大部分城市的大部分人群而言,一楼、顶楼的房子是不受待见的。一楼吵闹、人来人往、采光差,顶楼漏水、热、恐高,这些是常见的因素。

没有错,这些的确是买房时应该关注的重要因素,毕竟买房是安家,是种下一份美好期许。但不能就此而否定所有“顶天立地”的房源。

我们在定价时,带有“偏见色彩”的一楼、顶楼房源往往都会与其他楼层有较大的价差,尤其是专业开发商,价格差尤其会拉得比较大。因为卖掉才是业绩,卖不掉就是摆设。

但实际上,随着人车分流、日照间距比、现代施工工艺、防水工艺的普及,这类房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。尤其是,当整个楼盘迎来利好时,这类房源的升值空间并不弱。

所以,不要对“顶天立地”的房源一棍子敲死,细细琢磨,也许就能捡到宝,尤其是对于购买力偏弱的家庭而言,未尝不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。


说完买房“三不要”,再说说买房“三要”。

一、要靠近城市核心配套

这句话看着有些废话,实则不然。我在接触众多买房人时,发现他们最大的痛点之一是:弄不清到底值不值得买。在大多数城市,众所周知的成熟板块,可开发用地已经很少了。大量的楼盘,都位于城市新发展区域。而因为区域簇新,缺乏参考,所以,买哪里和不买哪里,很多买房人真的分不清楚。

我的建议是:盯着城市核心配套买。这些核心配套主要有:ZF大楼、行政服务中心、大型市政公园这一类公建配套;高科技产业基地、高等院校这一类科教配套;地铁、交通枢纽、城市主干道这一类交通配套;金融中心、银行总部、证券机构这一类金融配套。

由于是新区,以上内容可能很多是未落地的。那怎么看,去找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详规这样的文本看,里面有详细的土地性质、土地用途、发展规划等,再结合城市自身实力去综合考虑。

有些城市新区,周边大型商业、交通节点、产业等规划全部为零或比较少,那就不值得相信。有些城市喊得很大,但缺乏足够能力也不行。


二、要选择规模尚可、纯住宅小区

随着各地纷纷控制单块土地的出让面积,纷纷上马商住类项目,现在的很多小区,规模不大,有些甚至是混合型社区。

这里先注明一点,例如目前常见的综合体项目,其土地出让往往是多块不同性质的土地组合而成,并非单一性的商住地块,此处指的是后者。

我见过有些社区,写字楼1-2栋,住宅3-5栋,商业1-2栋,非常杂。这种小规模的复合型社区,因为吵闹、朝向怪异、楼间距小、采光差、排烟噪音等问题存在,往往增值空间同比是偏弱的。

还有一些常见的商住楼,下面是办公或者商铺,楼上是住宅,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,而且户型一般都有硬伤。

更好的建议,在同地段条件下,选择规模中等的纯住宅小区,舒适度、增值空间都会更好一些。


三、要横向对比价格

现在的买房人不傻,就促使开发商变得更精明。例如目前常见的“一二手价格倒挂”,买房人看到买新房有利可图,于是出现很多千人排队、万人买房现象。但有时候,买房人看到的二手房价格,并不是真的。

例如,某新盘1个月后即将开盘,这时候有些开发商可能会做的一件事是:抬高周边二手房价格,人为制造“一二手价格倒挂”现象。做法很简单,让中介通知挂牌中的二手房,告知房东最近市场较好、潜在利好、你的房源价格挂低了等,就能把价格抬上来。而不明就里的二手房看房人,看到房源普遍涨价,就可能出现追涨杀跌买下的可能,进一步坐实二手房涨价的事实。

所以,房价是很奇妙的一个体现,买房人得对楼盘真实价值心里有数,对未来发展空间也得有个大概的数。否则,就是盲人摸象了。

买房三要三不要,希望对各位略有帮助。如能承蒙关注,后续仍将客观、持续输出自我干货。


来自: iPhone客户端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论坛元老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