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南城门外护城河上石拱桥,古人早已取好名字了,你知道叫啥名吗?

  [复制链接]
古往今来 发表于 2020-6-13 06:37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四川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      左启文/图

    2018年,文物部门在潼川古城南外街北端,发掘出古代护城河和跨河单拱石桥。

20200613_4361_1592001424083.png

    民国《三台县志》刊清人章宏保《修城记》记载:宋代以前,潼川州城“包牛峰,移西溪”,城垣形势,与今不同。“明天顺成化间”,知州谭道生等,因城垣坍圯,而叠予培修。“蒋容,字德夫,武进人。宏治中(1488-1505)知潼川州。下车三月,即增修学宫,创东西廊舍三十间,扁曰六德,为诸生讲读之所。又撰《郡志》,以振励人文。建名世堂,以表彰先贤。筑东城堤,以消水患。修来薰桥,以成利涉。”新发现的石拱桥,应为蒋知州所建之来薰桥。潼川古城南门,并非正南向,而是南向偏东。薰为薰风省称。古以东南风为薰风。足见此桥必为蒋知州所建之来薰桥,亦知此桥距今已逾500年。嘉靖时(1522-1566)知州赵德宏因“城圯”而重修四门,额其南曰“南薰”,当本蒋知州之来薰桥。今存南门谯楼,为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重建后的文物遗存。护城河,古人称“池”。潼川知州谭道生、蒋容所建,原“濶四丈”。因“岁久湮废,知州钱轮重加疏凿”。遗存至今之护城河,应是钱知州“疏凿”后的文物遗存。其宽度,故与方志记载之“四丈”,大相径庭。(作者为三台博物馆副研究馆员)

20200613_4361_1592001424494.png

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
示羊人王 发表于 2020-6-13 08:2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四川
三台厚重的历史应大力保护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论坛元老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