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这个五一假期,小区中开始出现戴着口罩的房中介和看房客的身影。他们的出现,让我真切地感受到,武汉真的回归了。也让那长达三年的买房经历重新清晰起来。 最开始有买房的想法,是2016年4月;办完购房手续拿到房产证,是2019年4月。可能大多数买房人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买房马拉松,也没有踩过如此多的坑。把这些经历记下来,给像我当年一样的新手小白们参考。
1
第一坑 不要不相信中介,也不要太相信中介 最开始看房,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懂,除了问有经验的朋友,我把大部分希望押在了中介身上。跟几家大的中介确定好了有意向的小区、总价、楼层,就安安稳稳地等。 那时我的想法是,专业人做专业事,用人不疑。然而我的第一套房,就被中介搞砸了。那时一套隔断房,三室一厅被房东隔成了四个单间出租,因为租客多,很难凑到所有租客都在家的时间看房,因此那套房我看了三次,还有一个次卧没看到。 做为新手小白,在这个时候下决心很难。但因为客厅的湖景大阳台让我一见钟情,加之有朋友住在同一小区,比较熟悉,所以还是下了决心,让中介拍个次卧的视频,没有硬伤就约房东谈。 我提出这个要求不算过分,中介每天在周边带客户看房,也住附近。但我还是等了两三天才看到视频。没想到就是这两三天,错失了一次机会。 下午看到视频,我立刻约房东下班后谈细节、签合同。可就在我准备飞奔而去的时候,中介告诉我,那套房子被其他中介抢先签了…… 那天沮丧的心情,至今记忆犹新。我坐在光谷广场的大圆球旁边,反思这个过程中的失误:我确定的态度,让中介觉得这一单十拿九稳,忙着去接下一单。而我出于面子原因,没有催没有追。我们都疏忽了。 中介手上客户很多,而真正上心的应该是你自己。不要不好意思催中介,让他知道你意愿强烈,才会更上心。
2
第二坑 房东违约,遭遇人身威胁 错失第一套房后,我沉寂到2017年春节后,才又重新看房。这一次,似乎比第一次更顺利。短短三个月,看房、谈价格、付定金、签合同、办贷款……一切水到渠成。 却没想到,就在约定过户的前一天,中介突然通知我,房东违约!表面上的原因是:房东妹妹的户口在房东不知情的情况下挂在了房子里且不愿迁出。实际原因是:房东想涨价,总价上涨20万! 房东违约,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并不少见。开始我和中介没太当回事,要么过户,要么赔违约金,对我都有利。然而没想到,房东采取了第三种措施:人身威胁、打砸抢。 之前跟我交易的是房东本人,中年知识分子、武汉某知名大型三甲医院的知名人士,知名到什么程度呢?多次上过社会新闻。这些信息,本是中介跟我闲谈时透露的,却在后来帮了我大忙。 从违约开始,房东本人再没出现过,人身威胁、打砸抢,都换了她妹妹。该妹妹的光辉事迹如下:去中介要房产证未果,砸了中介门店;中介报警,在派出所撒泼打人;去银行打砸,说银行批给我贷款是违规的;多次给我发信息,对我全家进行人身威胁,扬言有黑社会关系,要“搞死你全家”…… 只有一个目的:自己不占理,想用恐吓的方式让我和中介退让。而中介是否退让,取决于我的态度。 那段时间,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每次手机响都紧张,晚上加班去停车场路上神经过敏四处张望,也曾一度想过要不然算了。但是心中依然不甘——凭什么恶人占便宜! 约了律师盆友分析利弊后,我决定:不退让!起诉! 一旦下定了决心,仿佛也有了勇气。接下来的日子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她在其他中介发卖房信息,我就给中介打电话举报;她发信息威胁我,我就报警备案,同时把信息转发给她姐姐,告诉她:如果再对我进行人身威胁,我就去医院找你! 这招很管用,她们怂了,再没骚扰过我——知名人士果然爱惜羽毛胜过爱钱。 这一阶段,给我教训是:不要怂,就是干!
3
第三坑 野鸡法律工作者来搅局 接下来的日子,按步就班,起诉、开庭、等判决。相比上一个阶段,日子舒心多了。然而没想到,房东请了一个没有节操的法律工作者,他去司法局投诉我的律师和中介的法务;两次假意同意卖房,企图约我单独谈判套我的话录音;在法庭上挑衅耍无赖。 通过这次,我才知道,当你需要跟法院打交道的时候,还有一个坑在等着你,那就是:法律工作者。他们没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,准入门槛相对较低,但很多时候他们会自称律师。鉴别的方法很简单,需要律师的时候,去律师事务所。 历时近一年,终于等来了判决。对方赔偿我合同约定违约金的一半,这也是武汉对于房屋买卖纠纷的常规判决。不尽如人意,却也是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。
4
曙光 一点微小的经验 一、做好取舍:什么都好的房子肯定有,但是大多数人承担不起 当我面临着小区中间楼栋的低楼层,和临街楼栋的中高楼层的选择时,我选择了区域位置而舍弃了楼层。因为我是一个对噪音非常敏感的人。 二、买房一阵子,物业一辈子 这是物业行业中的一句话,但是对住户来说,感触尤深。这次疫情,物业跑路的新闻并不少见。即便同一物业品牌,不同项目也相差甚多。疫情期间,同事跟我住同一物业品牌小区,他们物业在3月中旬之前基本什么都不管,生活物资全靠业主自己解决。 工作原因,过去的一年频繁在全国各地的各物业项目出差,做住户访谈。一圈转下来,我发现,好的物业都是相似的,而差的物业则各有各的糟心,严重影响幸福指数。物业是不是靠谱,除了品牌之外,就是跟小区邻居们多问多聊。老人、年轻人、养狗的、养娃的,大家关注点不同,几圈聊下来基本情况大致能了解70%。
 
如此坎坷的购房经历,能踩的坑基本都踩了一次。 愿此刻准备购房的你,比我幸运, 所有的坑,都一跃而过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