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

三台在线

搜索

“把玩具收好!”“就不!”:掌握这5个方法,让孩子跟家长合作

[复制链接]
小鬼别跑 发表于 2020-4-27 14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四川

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 |

x


2345_image_file_copy_2.jpg

分分钟要失控


很多人不敢要二胎,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,还有养育上的,一个孩子就可以让家里鸡飞狗跳,两个孩子……额,想都不敢想了。特别是暑假期间,很多家庭亲子关系每况愈下,咆哮、吼叫、大哭等大戏不时上演,郁闷的是,演戏还可以落幕,养育孩子却不行。
看看这几个场景是否在你家经常出现:
吃饭的时候你让孩子先洗手,喊了五次他却还在磨蹭;
早上起床,你给孩子换衣服,可他就是不穿,一直在床上哼哼唧唧;
玩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,从来都不知道收拾;
带孩子去理发,之前答应的好好的,但是坐下来之后就是不配合,把头扭来扭去,无论你怎么哄都不愿意剪;
买了一盒橡皮,用了不到一个星期,一个都找不到了,问他,他一脸茫然;
无数个类似的场景频频出现,家长不胜其烦,如果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话,那么麻烦事儿会成倍的增长。
1、为什么孩子不配合、不合作?
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一样。
大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,讲究秩序和规律,懂礼貌,按照流程办事情,但是,孩子可不在意这些。

2345_image_file_copy_3.jpg

不在同频的沟通是无用的


试想一下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地洗澡、有礼貌自己换衣服、把玩具放到原位?很多家长花很多的精力调教孩子,让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,但是家长们发现,大人的态度越激烈,孩子反抗的越厉害。
有时候孩子会把大人看成他们的敌人,总是去让他们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。
比如:洗手了吗?把衣服挂起来!作业写了吗?去练琴!去把马桶冲了!赶快睡觉!
孩子的态度却是:我想做就做、不想做就不做,大人的态度是要求孩子必须做,于是总是争吵,即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也让人非常的头疼。
2、当我们用常用的方法对待孩子时,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样的。
下面这几种方法真的是随口就来、随处可见,现在让我们冷静客观的换位思考一下:如果你是孩子,听到这些话,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?
方法一:责备、问罪;
“怎么又把橡皮弄丢了?……到底怎么回事?……告诉你多少次了,用完收好,从来都不听。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橡皮可能比我还重要;要不就骗她说被人偷了;我想逃走;她说我不听,那我就不听了。
方法二:谩骂;
“数学才考了60多分,你怎么这么笨啊?”“看看你,把饭弄的到处都是,跟猪一样!”

2345_image_file_copy_4.jpg

猜猜看,孩子的感受是什么


孩子可能的想法:
对啊,我就是笨,怎么都学不会了;我恨她,她才是猪。
方法三:威胁;
“我数三个数,再不穿鞋,我就自己走了。”“再看电视,我就把电视砸了!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我害怕,别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;她做不到,骗人。
方法四:命令;
“快去练钢琴!”“怎么还在看电视,快去写作业!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我不想动;我讨厌作业;我想逃走。
方法五:说教;
“你觉得别人和你说话,你不理人家,做的对吗?做人要有礼貌,如果你将来希望别人对你有礼貌,你也要对别人有礼貌。你想想,你是不是不愿意别人不搭理你?那就好好回答别人的话,下次别这样了哈!”

想逃离的孩子


孩子可能的想法:
得了、得了……求求你别说了……好无聊……我想离开这里。
方法六:警告;
“别碰电灯,烫着你!”“过马路看着点儿,别让车撞到你。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做什么都有危险;世界太可怕了,到处都危险。
方法七:控诉;
“你们别吵了,想让我气病吗?”“看看我的白头发,都是让你们给气的!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我害怕,她病了,是我的错;谁会在乎那个。
方法八:比较;
“你看看人家佳佳,多淑女,看看你,像什么样子!”“你怎么就不能像姐姐那样好好写作业吗?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我恨佳佳;我讨厌姐姐;反正我不如别人,那就什么都不做了。
方法九:讽刺挖苦;
“你就准备穿这个吗?红上衣绿裤子?你会成为焦点的。”“这就是你的作业吗?明天带去让老师看吧,我可看不懂。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我不想被嘲笑,她真讨厌;我觉得被羞辱了;我很生气,为什么还去努力呢?
方法十:预言;
“你竟然撒谎,长大了还得了?”“你总是这么固执,以后没人愿意跟你做朋友。”
孩子可能的想法:
她说的对,我没出息;我要证明她错了;我放弃了,命中注定的吧。


看完这些,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扎心、也会觉得气馁,原来我们无意间说了这么多伤害孩子的话,到底该跟孩子怎么交流。但是别气馁,现在开始,学会有技巧的跟孩子交流,情况会有很大改善,重要的是真正开始去做,而不是纸上谈兵。
3、用好这5个技巧,让孩子跟大人合作;
当然,这些技巧并不是适合每个孩子,也不一定每次都有效果,但是,这些方式帮助搭建了一个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的平台,而互相尊重就是合作的开始。
描述你所看到的、或者描述问题;
场景:孩子玩玩具之后,丢的到处都是。
话术一:你总是乱扔玩具,跟你说了多少遍了,现在马上收拾玩具去!
话术二:我看到玩具孤零零的在地上待着,或许它想要回家。
以前我们可能随口就说出了话术一,来看看它是怎么发挥负面作用的:当我们不断指出孩子做错了,他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。如果带着情绪,即便他在你的威严下去收拾玩具,却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意义,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他学会自己主动收拾东西,而不是每次都需要大人不断提醒。
在话术二中,家长仅仅是描述问题,就把焦点集中到了问题本身,描述问题的过程中,实际上已经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了。孩子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,大多数情况下是愿意主动收拾好东西的。
友善的提示;
场景:路上碰到同事,同事和孩子说话,孩子没回答。
话术一:你怎么这么没礼貌?别人跟你打招呼,你怎么能不说话呢,真是的!
话术二:或许你该回应阿姨一下,你觉得呢?
试想一下,你的老板当着很多同事的面,大声训斥你,责备你无能完不成业绩,你的心里难道是心悦诚服吗?恐怕很难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接受友好的提示,要比接受责备来的容易的多。对待孩子也是同样如此,他们虽然年龄小,但是内心的敏感度一点都不低。

表达有技巧


用简单的语言表达;
场景:早上上学的时候才发现,书包却没有收拾,眼看校车就要来了。
话术一:跟你说了多少遍,夜里写完作业把书包收拾好,你怎么就不听呢,看看现在,你非要迟到不可。
话术二:书包。
没有人会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,对于孩子来说,语言越简短越容易记住。如果孩子还是忘记收拾书包,或许你该装作没看见,让孩子感受一下后果,或许比说多少次都要来的有效。
说出你的感受;
场景:工作一天的你,回家后很累,孩子缠着你玩捉迷藏。
话术一:你到底怎么回事?看不到我累了一天吗?
话术二:我现在感觉很累,或许等我休息一下,可以陪你玩。
其实,跟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,孩子是愿意表示理解的,他们愿意听到你的真实想法,但是,要注意说的时候是自己的感受,可以用“我感觉……”这样的词。
幽默的方式;
场景:早上,孩子不愿意配合你把衣服穿好,一个劲儿的往墙边靠。
话术一:赶快过来穿衣服,不然我就揍你了!
话术二:(煞有介事的说)我看看这个衣服怎么穿呢?(假装把裤子套在胳膊上,把外衣套在头上)
孩子这时候会笑成一团,开心的过来教你怎么穿,不仅自己学会了穿衣服,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。学会用幽默的力量,很多问题都可以化于无形。
幽默的方式对于我们很多家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,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我们总会不自觉的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家长的权威,不自觉的板起脸来,一本正经的教训孩子。试试幽默的方式吧,无论是孩子还是家人,会收获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。

巧用幽默化解难题


跟孩子的沟通并不是一个随意的事情,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,把焦点集中在解决问题上,跟孩子平等的交流,其实很多情况下,孩子是愿意配合的。当然这些方法并非灵丹妙药,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,家长们要学会灵活变通,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交流,相信大家可以想出来很多适用的沟通技巧。




多年前,你的一句保重,我至今未瘦!
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|

本版积分规则

楼主

热门推荐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