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三台事早知道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|
x
上小学时,我就是那个受害者之一。
欺负人的是我们班长,也是班主任的女儿,在学校里总是仗势欺人。其中包含我在内的七八个女同学,因为互相之间家离得近,就被迫被她收为“狗腿子”,每天跟她屁股后面,受她欺压好几年;上学和放学都不敢提前走,必须等她一起;从家里拿到的零花钱全部要上缴给她,她买了零食以后再用手掐一点分给大家吃;有一次我交了一块钱,她非要我中午回家向爸妈再要一块,小时候零花钱少,多一块我也编不出理由啊,没要到钱不敢去学校,就在我们家楼梯下躲了半天。
在她的指挥下,我们也干了不少“坏事”,偷过小卖部的零食、搞小团体排挤过其他同学,不听话要被扯头发揪耳朵,没有人敢说“不”,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or家长。

去年看完《少年的你》之后和朋友聊天,说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胆小软弱,被小朋友欺负应该怎么办?是让他告老师?还是应该教会他反击,帮助他变得强大?
1
一定要打回去
她跟我讲,她女儿云朵小时候非常胆小,比她矮一个头的小朋友打她,她都不敢还手。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幼儿园,云朵的鞋子被别的小朋友穿走了,云朵就只能穿着那个小朋友的鞋子回家,当时她觉得很心酸。
得知云朵在幼儿园经常被欺负以后,她开始训练云朵,如何在被别人欺负的时候,做出反击,保护自己。在家里,她会让云朵掐她的手臂,而且要很用力,直到她觉得很痛为止;告诉云朵如果被同学打了,就一定要打回来;也许是因为她的教育起了作用,云朵学会了自我保护,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被欺负的小孩了。
当时我也不知道云朵妈妈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对还是错,因为同样作为一个胆小孩子的妈妈,听到自家孩子受到欺负自然是万箭穿心,那到底该不该鼓励孩子打回去?2
培养孩子的好性格
之后我又问了一个怀孕6个月的宝妈艾米,她的回答是完全相反的,在她看来,孩子并不能用胆小软弱来形容。
艾米说,不争不抢,懂得谦让,在小时候看来可能的确会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,但是在一个成年人身上,这为什么不能说是一个优良品质?不应该让孩子以暴制暴打回去,而是让他从小养成一个好的性格更重要。
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,父母都会这样教孩子:不抢东西,不打人,要排队,要懂得分享,做个文明人。
3
平常心对待孩子“被欺负”,了解原因,鼓励孩子说出想法,自己解决问题
我把这个问题发到一个宝妈群,大概有60%的家长认为,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,他们会让孩子“打回去”。假如放纵欺人者,等到欺人太甚时,欺负人的恶作剧就会演变成严重的校园霸凌,而校园霸凌真的可以毁掉一个人。
我们都知道,幼儿园孩子的平均年龄是在3-6岁之间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暴力的意识并不是特别清晰,但是物权意识刚初步形成,这时候他们对所有权的概念认识还很模糊,处于“我的是我的,你的也是我的,全世界都是我的”的状态,所以就会发生争执,但上升不到校园暴力。
面对自己家的孩子被欺负,家长需要先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,问问孩子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,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,并利用这个机会帮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举个例子,我儿子和小朋友玩耍,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,他永远都是被抢走玩具的那一方,有时候还会被打,他也不还手;但是我发现几分钟以后,眼泪还挂在脸上两个小朋友就又开始愉快的玩儿在一起了,孩子自己是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的,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。
还有一些欺负人的孩子,其实自己在某一方面也受到过不公平待遇,或者被欺负,他才会去欺负别人;所以在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,常常需要一个明事理的成年人来弄明白,欺负小朋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。4
教会孩子正确解决问题
看过一些校园暴力的电影我发现,发生暴力事件通常存在一个最重要的因素。
被欺负的孩子,往往都不会说“不”,因为缺乏这种勇气,导致暴力事件的持续发生,就像我小时候一直被班长欺负不敢反抗一样的;而打人的孩子通常是对方越害怕,他就越感到兴奋,换句话说,如果有人欺负你,你越软弱、越恐慌,越求饶,他就越“爽”。但是以暴制暴真的是最好的办法吗?也许最后会两败俱伤。
所以家长要鼓励小朋友有勇气把实情说出来。
一是告老师or家长,让孩子懂得遇事时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解决问题。
第二点更重要,大人不一定要参与进去,而是引导孩子,自己解决问题,在被欺负的时候,要学会大声说“不可以”。其实这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,大部分小朋友都没办法在面对威胁的时候有这份勇气大声说“不”!例如告诉自己的孩子,别的小朋友要抢你玩具的时候,你不愿意,就直接拒绝,说出“不愿意”是成长的重要一步。
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正确对待、妥善处理与小伙伴之间的矛盾与冲突,被欺负要大声说“不”,因为对于年幼的小朋友来说,语言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。
同时,那些爱打人的小朋友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加强正确引导,因为你不知道,你对孩子的不关心和纵容,会对别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灵创伤。

|